《小猴子下山》PPT(第二課時)
第一部分內容:激趣導入
讓我們用摘蘋果的方法來復習一下上節課認識的生字寶寶吧!
品讀釋疑
小猴子一路上都經過了什么地方?(串珠問題1)
小猴子一路經過了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等地方。
它看見哪些好東西?它是怎么做的呢?(串珠問題2、3)
仿 寫:
照樣子,寫詞語。
又大又多 又大又紅 又大又圓
又大又甜 又多又好 又高又胖
... ... ...
小猴子下山PPT,第二部分內容:認識動詞
概念:動詞是表示人或事物動作、存在、變化的詞。
優點:化靜為動,寫出鮮活的事物。
運用:本課多處運用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我們可以根據偏旁分類:“掰、扛、扔、摘、捧、抱”是手部動作,“追”是腳部動作。
讀一讀,再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摘:我在地里摘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抱回了家。
扔:弟弟把垃圾扔在地上。
抱:媽媽抱著弟弟回家。
... ... ...
小猴子下山PPT,第三部分內容:主題延伸
你在生活、學習中有沒有和小猴子相似的經歷?說一說你該怎么做?
示例:開始選擇了《白雪公主》,可是見有的小朋友選擇了《阿凡提的故事》很有趣,我想我不能示弱,重新選擇了《故事大王》中的一個趣味故事,看起來很有意思,可是因為前面耽誤了很多時間,這個故事我記得不熟練,練習也不夠,最后比賽時我卡殼了,成績很不理想。
學習使用動詞
本課描寫小猴子動作時恰當地運用了動詞“掰、扛、扔、摘、捧、抱”等,形象地寫出了小猴子做事不專心的特點。我們在使用動詞時要注意:
1.學會觀察,抓住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把動作寫的準確、具體、鮮明;
2.體會句子或文章的具體環境,恰當地使用動詞,使句子的感情色彩更強烈;
3.當幾個動詞能表達同一個意思時,要比較用哪一個可以使句子更生動。
舉例:
只見弟弟瞪著眼,貓著腰,身子向前傾斜著,極慢極慢地向前移動著腳步,突然他把手一伸,兩個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
練一練:寫一寫每天剛回家時干什么?注意動詞的使用。
示例:回到家,我從書包里拿出作業本和文具盒,刷刷地寫起作業來。
... ... ...
小猴子下山PPT,第四部分內容:本課小結
課文主旨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核心問題)
本文寫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見許多好東西,他扔了這個要那個,結果什么也沒有得到。這個故事教育我們做事要有明確的目的,如果三心二意,將一事無成。
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饒有情趣,發人深省的童話。圖文并茂,語言簡潔生動,告訴我們如果做事沒有明確的目的,三心二意,將會一事無成的道理。
... ... ...
小猴子下山PPT,第五部分內容:結構圖示
玉米地 玉米又大又多 掰玉米
桃樹下 桃子又大又紅 扔玉米——摘桃子
瓜地里 西瓜又大又圓 扔桃子——摘西瓜
往回走 兔子蹦蹦跳跳 扔西瓜——追兔子
拓展延伸
三心二意
小貓釣魚,
三心二意。
一會兒逗狐貍,
一會兒追小雞。
突然踩上西瓜皮,
刺溜滑進小河里。
鯉魚見了很得意,
拿起魚竿釣貓咪。
作業布置
你做事的時候有過三心二意的時候嗎?說出來跟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PPT課件免費下載,小猴子下山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