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課程標準解讀
[課標下載] 野外觀察或運用土壤標本。識別3~4種土壤類型,說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學習目標]
1.了解土壤的概念、分層及組成。
2.了解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影響因素。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核心素養聚焦
1.觀察學;蚣亦l附近的土壤,掌握觀察土壤的基本方法與技能。(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不同顏色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二部分內容:強基礎 自主診斷
[基礎素養]
一、認識土壤
1.概念:陸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夠______的疏松表層。
2.土壤剖面
層次:自地面向下分為____________、淋溶層、淀積層和____________。
意義反映了土壤的___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___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3.組成:由______、______、水分和空氣等物質組成。
[判斷] 1.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
2.土壤主要由礦物質、有機質和水分組成。( )
3.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為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和成土母質層。( )
4.土壤分層明顯,表明土壤發育程度較低。( )
5.土壤的顏色、有機質含量等反映了環境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
6.理想土壤礦物質的質量百分比占40%,有機質占10%。( )
7.野外觀察土壤一般從土壤顏色、土壤質地、土壤剖面等方面進行。( )
答案:1.√ 2.× 3.√ 4.× 5.√ 6.× 7.√
二、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成土母質: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__,為土壤形成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氣候:土壤形成的______因素,為土壤形成提供______和______,影響礦物質______、物質______ 和生物活動。
(3)生物:土壤形成的______因素,為土壤提供______,______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______、坡度、______等地形因素影響著______、______ 和 ______等條件,影響物質的轉換,進而影響土壤的發育。
(5)時間:決定著土壤的______,土壤從無到有,從______到______,層次由______到______,逐步發育成熟。
2.人類活動
(1)有利影響:改善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土壤的____________。
(2)不利影響:破壞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土壤____________,肥力______ 。
[判斷] 1.土壤的發育始于植物根系的生長活動。( )
2.發育在花崗巖母質上的土壤含黏土較多。( )
3.常年溫暖濕潤的地區,土壤形成較快,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 )
4.濕熱地區土壤化學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土壤顆粒較為松散。( )
5.高山地區的土壤垂直變化顯著。( )
6.陡峭的山坡發育著土層淺薄的土壤。( )
7.我國南方的水稻土、東北的黑土都是人類耕作活動的結果。( )
答案:1.× 2.× 3.× 4.× 5.√ 6.√ 7.×
[自主診斷]
1.關于土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土壤是指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B.土壤特有的本質屬性是具有肥力
C.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為植物生長不斷地提供養分
D.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答案:C
2.自然土壤剖面自上而下排序正確的是( )
A.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
B.腐殖質層、淀積層、淋溶層、母質層
C.淋溶層、淀積層、腐殖質層、母質層
D.淀積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母質層
答案:A
3.決定土壤有機質含量多少的主導因素是( )
A.氣候 B.生物
C.成土母質 D.地貌
答案:B
4.下面的土壤主要由人類耕作活動形成的是( )
A.東北平原的黑土 B.南方低山丘陵的紅壤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江漢平原的水稻土
答案:D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二部分內容:析疑難 合作探究
探究點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主題聚焦]
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該壇最上層15.8平方米,鋪墊著來自全國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壤,被稱為“五色土”。它體現了我國土壤分布的概貌:東方主要是水耕人為土,呈青色;南方多為富鐵土和鐵鋁土,呈紅色;西方以干旱土和鹽成土占優勢,呈白色;北方多均腐土,呈黑色;中原大地黃土高原的雛形土,呈黃色。而且代表農業社會政權和國家的根基。下圖為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圖。
通過合作探究,得出有關問題的結論。
探究1:請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土層名稱。
提示:A:腐殖質層 B:淋溶層 C:淀積層 D:成土母質層。
探究2:如果圖中示意紅壤剖面,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一地形區?
提示:南方低山丘陵區。
探究3:成土母質是怎樣形成的?對土壤的形成有何作用?
提示:形成:成土母質是巖石風化的產物。
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為土壤提供最基本的礦物質和養分,影響土壤性狀。
探究4:綠色植物是如何改造土壤的,簡述其過程。
提示:綠色植物有選擇地吸收成土母質、水體和大氣中的養分,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質,然后以枯枝落葉和殘體的形式將有機養分歸還給土壤。
探究5: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土壤的形成有何特點?
提示:常年溫暖濕潤的地區,巖石的風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動旺盛,土壤形成比較快。
探究6:想一想,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還有哪些?
提示:地形、時間等。
[核心歸納]
1.關于土壤肥力特性的理解
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斷地供給和調節植物生長中所需要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能夠使水、肥、氣、熱條件達到穩、均、足、適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適應植物生長的需要。自人類開創農業以后,土壤即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之一。
2.生物對土壤的影響
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3.地形對土壤的影響
高度、坡度與坡向等地形因素通過改變水熱條件和植被狀況,從而影響土壤發育。
4.土壤的形成
形成過程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導作用。
人類活動參與成土過程:合理耕作經營,可使土壤不斷改良。反之,則會引起土壤退化。
知識拓展 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紅壤貧瘠的自然原因分析
導致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紅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的自然原因是氣候。南方地區氣溫高,土壤有機質分解比較快,有機質積累少,土壤比較貧瘠;南方地區降水量大,地表水豐富,土壤中的有機質會隨水流失,導致土壤貧瘠。
... ... ...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第三部分內容:提能力 分層集訓
入滲率指水分自地表滲入土壤中的強度,以每小時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種情況下,降雨滲入土壤時的最大入滲率,叫“入滲容量”。讀圖,回答1~2題。
1.若圖中曲線表示干濕狀況不同的沙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的入滲率變化情況,則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
A.①——干沙壤土 B.②——干黏壤土
C.③——濕黏壤土 D.④——濕沙壤土
2.關于入滲率和入滲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降雨量滿足時,入滲容量出現在入滲初期
B.若其他條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滲率越大
C.若其他條件相同,降水時間越長,土壤的入滲率越大
D.在降雨量滿足時,入滲容量出現在降雨后期
解析:第1題,四條曲線代表四種土壤,而這四種土壤又可以分為干和濕、黏和沙,就入滲率而言應該是干>濕,沙>黏,所以①——干沙壤土、②——濕沙壤土、③干黏壤土、④——濕黏壤土。第2題,在剛開始下雨時土壤相對較干,雨水下滲地更快,入滲率更高。
答案:1.A 2.A
下圖是甘肅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帶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統計圖。讀圖,回答3~4題。
3.該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 )
A.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B.同高度上陰坡大于陽坡
C.同高度上陽坡大于半陽坡
D.同高度上半陽坡大于半陰坡
4.導致不同海拔帶上不同坡向土壤有機質含量差異的因素不是( )
A.土質 B.植被
C.水分 D.溫度
解析:有機質主要來源于生物體,這與植被有直接影響,山地上植被的生長明顯受到水分和溫度的影響。
答案:3.B 4.A
5.關于圖中兩條曲線的正確描述是( )
A.A曲線是表層土壤含鹽量季節變化曲線
B.蒸發與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鹽量越高
C.兩條曲線呈負相關
D.表層土壤含鹽量一般在冬季達到最高值
解析:B曲線是表層土壤含鹽量季節變化曲線,表層土壤含鹽量一般在夏季達到最大值,A曲線是蒸發與降水差值曲線,兩條曲線呈正相關,蒸發與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鹽量越高。
答案:B
... ... ...
關鍵詞: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下載,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