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PPT
第一部分內容:新課導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別喜愛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這些客觀事物就有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風、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簡陋的房屋,還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蓮花。
作者名片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稱之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著名的詩作有《竹枝詞》《秋詞》《浪淘沙》等。
背景鏈接
《陋室銘》選自《劉禹錫集》。唐順宗時,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失敗后被降職為朗州司馬,以后又任連州、和州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縣是個勢力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半年之間,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一家老小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一文。
文體知識
“銘”的文體特點
銘,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堵毅憽肥莿⒂礤a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銘文。語言的特色:押韻、簡約、開闊、優美。
... ... ...
第二部分內容: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注出來。
2.節奏劃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
第三部分內容:課文翻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统闪嗣。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龍(居。┚统蔀殪`異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長到階上, 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簾子,使室內染上了青色。
... ... ...
1.文中哪兩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賞析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陋室的居住環境。“上”“入”二字對仗工整,化靜為動突出了陋室環境的生機盎然;“綠”“青”,色彩清麗,襯托出陋室環境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見“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3.結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話,再一次證明“陋室”不陋,緊扣題目,以反問作結,鏗鏘有力,發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4. 《陋室銘》是運用什么手法來表達作者的什么樣的情趣?
《陋室銘》運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 ... ...
第四部分內容:愛蓮說
作者名片
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等。
背景鏈接
《愛蓮說》選自《周敦頤集》,是周敦頤于熙寧元年(1068)擢為南康郡守時寫的。他曾于府治東側開辟一塊40余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鼻。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污濁,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文體知識
“說”的文體特點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講究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
... ... ...
第五部分內容: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注出來。
字詞學習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漣( ) 蔓( ) 褻玩( )
噫( ) 頤( ) 鮮有聞( ) 隱逸( )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水中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東晉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 從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很喜愛牡丹。
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污泥中長出卻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顯得妖艷,
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藤蔓,不長枝節,香氣傳得越遠越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但不可以接近玩弄。
... ... ...
1.怎樣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現的“獨”字?
一個“獨”字,表現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
2.作者眼中的“蓮”具有哪些君子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3.作者為什么在第2段再次寫菊、牡丹?
以蓮為中心,用菊正襯,用牡丹反襯,含蓄地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世風的鄙棄。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反問。表面上感嘆愛蓮者少,實際感嘆與自己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者太少了。
... ... ...
第六部分內容:深入探究
1.在《陋室銘》一文中,作者談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你對劉禹錫的這種交友方式有什么看法呢?
2.《陋室銘》和《愛蓮說》這兩篇短文在寫作特色和思想內容上有何相似之處?
(1)在寫作特色上,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堵毅憽方杪沂惆l了作者安貧樂道的志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愛蓮說》借贊美蓮花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
(2)兩篇文章都對所描寫的事物進行了生動傳神的描繪!堵毅憽窂木邮噎h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畫“陋室”主人的情操;《愛蓮說》則從蓮的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等角度來贊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內容上,兩篇文章都表現了作者高潔的品質!堵毅憽繁憩F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愛蓮說》表現了作者在污濁的世間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文章主旨:
《陋室銘》和《愛蓮說》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
《陋室銘》借陋室以言志,表明自己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保持高潔傲岸的君子節操和安貧樂道、閑適淡泊的生活情趣
《愛蓮說》以蓮自喻,借抒寫愛蓮之情,表明自己希望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保持高潔清白的節操和正直品德,也批判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
... ... ...
第七部分內容:藝術特色
1.托物言志,層層鋪墊。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頌揚“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幽雅動人景色,往來的“鴻儒”與“陋室”主人縱情談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情狀,鮮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風貌,既足以見“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
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話,隱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的人居住,則陋室不陋,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惟吾德馨”的頌揚推向極致。本文借“陋室”抒發了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層層鋪墊,主題十分突出。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文章一開始便運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寫“陋室”如何“陋”,卻從“陋”的反面“不陋”來立意,極力表現“陋室”不“陋”。把本來沒有必然聯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聯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不“陋”。從“斯是陋室”歸結到“何陋之有”,對“陋室”的“陋”字做了徹底否定。這種新奇別致的寫法,是文章構思的精妙之處。
... ... ...
《愛蓮說》
1.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作者借贊美蓮花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既是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表現了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文中分別賦予菊、牡丹和蓮以特定的象征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2.巧用襯托手法。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明自己喜愛的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了蓮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襯托,以牡丹反襯,以菊花正襯,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
... ... ...
第八部分內容:課后作業
1.背誦課文。
2.就你所喜歡的花仿寫《愛蓮說》,以“愛______說”為題,300字左右,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點明所托之志。
3.完成相應課時練習。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短文兩篇PPT,陋室銘PPT,愛蓮說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