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崛起與北宋建立》宋元時期PPT課件2
自唐滅亡以來,中國出現了怎樣的局面?
內地正處于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指后梁、后唐 、后晉、 后漢、后周。
“十國”是南方秦嶺淮河以南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現了前蜀、后蜀、吳越、南唐、南漢、楚、吳越、閩、荊南、北漢等十個政權
一、遼朝建立
1、遼朝的建立
背景、時間、建立者、都城
2、遼朝的擴展
時間:916
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民族:契丹
都城:上京
統治區域:伸展到河北和山西的漢族地區
3、遼的統治政策:
(1)統治政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
(2)具體做法:實行“南北面官制”。北面官系統用來統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衙署設在皇帝宮帳以北,由契丹人擔任。南面官系統用來統治漢人,衙署設在皇帝宮帳以南,主要由漢人擔任,也雜有契丹官員。
(3)作用:保證賦稅收入,穩定政治統治,遼朝統治者意圖繼續南進,入主中原。
... ... ...
二、北宋統一
1、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開封),史稱北宋。
陳橋驛兵變:憑借兵權奪得政權。
“杯酒釋兵權”:限制武將權力,轉向文治,大大加強了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2.北宋統一中原王朝
宋朝建立時,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已出現統一趨勢。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統一方針,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979年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 ... ...
三.宋朝的基本國策
1.基本國策:重文輕武
為了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擬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
2.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宋太祖在進行統一大業的同時,加強中央集權。他深知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宋太祖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他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3.宋朝改革和發展科舉制
(1)重視文人士大夫
太祖、太宗對文人士大夫十分重視,給予很高的地位和優待,能聽取他們的諫言,共同商量朝政大事。
(2)發展科舉制
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宋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4.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在中央,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
... ... ...
宋朝重文輕武的影響
(1)積極地:宋朝的基本國策加強了皇權,有效的維持了政權的穩定,此后的宋朝皇帝大體遵循了這一政策。
(2)消極的:重文輕武的弊端
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對政權的穩固有積極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而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漸形成以士大夫為主體的官僚集團,但由于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導致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 ... ...
1、遼朝建立以后,統治者“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這里的國制是指( )
A、唐朝官職 B、契丹官制
C、宋朝官制 D、漢朝官制
2、“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所描繪德國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3、北宋選拔官員,用以壓制武將的權力,文官可以擔任將帥,武將只是副帥,受文官的監督和管束。這說明北宋政府( )
A、采取重文輕武的國策 B、實行重武輕文的政策
C、進一步發展了科舉制 D、重視文教事業
4、宋真宗準備讓文武雙全的陳堯咨陪遼使射弓,并允許授予他武官。陳堯咨請示其母親,其母杖責曰:“你們世代以文章立朝,現在為了厚祿使家族蒙羞,你忍心嗎?”這反映了宋朝( )
A孝親觀念濃厚
B重文輕武觀念根深蒂固
C顏值備受推崇
D選官注重才學
關鍵詞:宋元時期教學課件,契丹崛起與北宋建立教學課件,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宋元時期PPT課件下載,契丹崛起與北宋建立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