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盛的西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秦漢PPT課件2
想一想
1、西漢建立后,面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形勢?
“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
2、漢初這樣一片荒涼景象是怎樣造成的?
秦的暴政和秦末長期的戰亂。
3、假如你是統治者,面對如此局面,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文景之治
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背景
經濟蕭條,國家貧困。
漢高祖劉邦
①統治者吸取______教訓。
②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注重發展______生產。
文景之治
①獎勵農桑
②提倡____________,并以身作則。
③重視“____________”。
意義(作用):社會安定,百姓富裕,國庫充裕,景帝后期經濟繁榮。歷史上稱這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 ... ...
文帝、景帝時期:政治憂患
內憂:諸侯國力量日益強大,皇權受到威脅
外患:匈奴趁秦朝末年中原地區戰亂之機,重新占領河套平原,并經常騷擾西漢北方邊疆地區。
漢武帝的改革
漢武帝劉徹生于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
十六歲登基。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 ... ...
一、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
1.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削弱諸侯王權,加強中央集權
設內朝,削弱相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權
2.加強中央的監察權
在地方設刺史,監察官吏和豪強
3.加強中央經濟權
中央鑄造五銖錢,全國通行
... ... ...
1、削弱相權
由皇帝身邊的侍從人員組成內朝,作為決策機構
以原來的三公九卿為外朝,作為執行機構
漢武帝如何解決王國問題呢?
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長子繼位外,還得分割王國的部分土地,封給其他子弟為侯。)
效果:諸侯再也無力對抗中央
這個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相比有何變化?
2.加強中央的監察權
將全國分為13個州,每州設刺史一名
專門負責監察本州內的郡守、尉和王國相,還有豪強地主的不法行為。
3.加強中央的財權,收鹽鐵為國營
廢除舊貨幣,通行五銖錢
保證了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增加了財政收入
... ... ...
二、文化改革——獨尊儒術
資料: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很不利。
此材料說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統一,不利于中央集權
... ... ...
動腦筋:
1.漢武帝為什么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實現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統
2.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在教育上有哪些作為?
設太學、把五經作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設五經博士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何作用?
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
有利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
... ... ...
三、民族關系——經略邊疆
閱讀課本,思考:漢武帝為鞏固統一國家,在民族關系上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這樣的描述:西漢初年在與匈奴的交往中,備受屈辱。當時西漢皇帝為了籠絡匈奴政權,不得已把西漢皇室女子嫁給匈奴的首領,實行“和親”政策,以遲緩匈奴騎兵南下掠奪的步伐。
西漢初年為什么要如此對待匈奴?
... ... ...
經略邊疆小總結:
措施:
北擊匈奴(衛青、霍去。
效果:匈奴再也無力與漢朝對抗
派張騫出使西域
效果:開辟了絲綢之路
在南部和西南部設郡縣
效果:促進了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 ... ...
鞏固練習
1.漢高祖和他的后繼者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他們的根本目的是
A.發展農業生產 B.做給農民看
C.穩固自己的統 D.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
2.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
A.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3.穿越時光隧道,來到漢武帝時期的最高學府太學,你將在這里學習
A.天文算術之理 B.法家治國之道
C.《孫子兵法》 D.儒家的經典
4.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是為了
①維護皇帝的權威 ②恩賜親戚 ③鞏固統一 ④加強中央集權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 ... ...
關鍵詞:大一統國家的建立秦漢教學課件,強盛的西漢教學課件,中華書局版七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大一統國家的建立秦漢PPT課件下載,強盛的西漢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