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漢文化(二)》統一國家的建立PPT課件
一、佛教的傳入
1、起源地:古印度。
2、傳入時間: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東漢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進了佛教在我國的傳播。)白馬寺是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
3、基本教義:生死輪回、因果報應。
4、影響: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如:泉州的開元寺跟佛教有關。
... ... ...
你知道佛教的教義嗎?
現實人生就是“苦”。痛苦由人自身的貪念等造成。貪念等引起善惡行為,又產生輪回報應。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痛苦,虔誠信佛,來世就能幸福。
這種教義要求人們放棄對現實壓迫的斗爭,是麻醉人民的鴉片。
為什么佛教能在我國廣泛的傳播?與佛教宣傳的哪些思想有關?
① 佛教的基本教義。
②符合統治者的政治需要。
... ... ...
佛教在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一、佛教的建筑,如:少林寺、龍門石窟、莫高窟。
二、佛教的人物,如: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祖。
三、佛教語言,如:煩惱、口頭禪,不可思議、自由自在、無事不登三寶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
文學:佛教為中國文學帶來了新的意境、文體、詞語等。激發了中國神魔小說的創作熱潮,《西游記》就是其中優秀者。
藝術:隨著佛教的傳人,帶有佛教藝術特色的塔、像、寺、建筑興起,石窟藝術、雕刻藝術、繪畫藝術、音樂、舞蹈藝術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響。
佛教的興起與傳播,對我國古代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請大家想一想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影響有哪些?
... ... ...
二、道教的興起
1、起源地:古代中國。
2、形成時期:東漢后期。
3、思想來源:神仙方術和道家思想。
4、基本教義:樂生、重生;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5、特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6、影響: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古代民俗中出現的來自道教虛構的神仙世界(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等),泉州清源山老君巖
... ... ...
你知道道教的教義嗎?
道教認為生、老、病、死雖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規律,但通過自身修煉,可以做到長生不死,得道成仙。精神修煉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服食丹藥是另一種重要方法。丹藥分外丹和內丹,外丹用爐鼎燒煉礦石藥物而成,說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內丹就是氣功。
青城山上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
... ... ...
道教和佛教的區別
對人生的態度:佛教:認為人生是痛苦的
道教:認為人生是快樂的
教義特點:佛教是注重來世
道教是關注現實,重現世
《史記》
①作者:司馬遷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②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③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典范
④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 ... ...
司馬遷是如何寫成歷史巨著《史記》的?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首先,司馬遷有遠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其次,為實現他的志向作了大量艱苦的努力,不僅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還遍歷祖國南北,實地考查、訪問、收集大量資料。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負重,發憤著書。啟示:我們也要像司馬遷一樣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不能小有挫折就退縮,只要堅持去做,就會取得成功。
《史記》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實事求是。如:肯定陳勝、吳廣起義,指斥暴君、酷吏,大膽評論漢武帝的功過等。
(在君主專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馬遷卻敢于指出漢武帝的過失,體現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選擇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務實、不畏權勢、視死如歸,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 ... ...
秦兵馬俑為什么都面向東方?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軍陣,象征著秦始皇統治下秦朝的赫赫軍威和強大國力。秦所滅的六國都在秦國的東方,兵馬俑面向東方,象征著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的豐功偉績,同時也象征著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和保證秦朝的統治永存,隨時準備鎮壓六國殘余勢力的反叛。
關鍵詞:統一國家的建立教學課件,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課件,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統一國家的建立PPT課件下載,昌盛的秦漢文化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