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繁榮與開放的社會PPT課件5
學習目標: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則天采取的統治措施的知識。
2、理解貞觀之治這一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
學習重點:貞觀之治的原因。
學習難點:對唐太宗、武則天的評價。
自主學習
1、唐朝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2、貞觀之治
(1)治國思想
(2)治國措施(政治、經濟)
(3)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
3、女皇帝武則天
(1)她是我國歷史上_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 ____ 。
(2)措施: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進一步發展,國力_____。
(3)地位:史稱她的統治為“___,___”。
... ... ...
隋朝的滅亡
隋煬帝統治后期,暴虐無道,終于引發隋末農民大起義。
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所殺,隋朝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早年助父親李淵起兵太原、統一全國,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經玄武門事變奪權,626年即位,改年號為貞觀(627—649)。
1.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
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2.措施
(1)經濟上:
①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
(輕徭薄賦);
②注重“戒奢從簡”(節儉),節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2)政治上:
①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
②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 ... ...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貞觀政要·納諫》
2、(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資治通鑒》
思考:這兩段材料對比后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示:材料1是貞觀初期,經過隋末農民戰爭破壞,經濟蕭條。
材料2是經過太宗統治一段時間后,天下大豐收,農民有一定土地,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經濟呈現出了繁榮景象“夜不閉戶,行旅不赍糧”足見其繁榮。
思考:這種繁榮景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前面的治國思想與措施實施的結果。
3、“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
貞觀年間,出現了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社會安定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 ... ...
課堂練習
1、下面有關“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錯誤的一項是( )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二級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搖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D.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2、李世民做皇帝后的年號是( )
A.貞觀 B.開元
C.開皇 D.光武
3、唐太宗時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
①房玄齡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關鍵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學課件,貞觀之治教學課件,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繁榮與開放的社會PPT課件下載,貞觀之治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