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兩篇》PPT課件3
阿西莫夫介紹
阿西莫夫,出生在蘇聯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羅維奇小鎮。他自小喜歡讀科幻小說,15歲時寫就過一篇科幻小說,同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18歲那年,即1938年,發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偷乘飛船的人》。二次大戰后,阿西莫夫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49年獲博士學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頓大學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辭去了波士頓大學的教職,成了職業作家。他發表的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認的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
... ... ...
生字注音
骨骼 gé 鳥臀目恐龍 tún地殼 qiào (子彈殼 ké )
島嶼鏈 yǔ liàn 深淵 yuān馱 tuó
流逝 shì 天衣無縫 fèng 褶皺 zhě zhòu
兩棲動物 qī 薄 báo金屬銥 yī 潮汐 xī 塵埃 āi
大劫難 jié 將來 jiāng(將領 jiàng 將進
酒 qiāng)應急措施 yìng cuò 硅 guī
排斥 pái chì 趨勢 qū
隕石yǔn(損害 sǔn 殞命 yǔn)衍射 yǎn
... ... ...
整體感知
1、“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陸漂移”使恐龍遍布世界的說法由何而來?
3、你怎么看待科學家們的推斷?
《恐龍無處不在》的段落結構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個科學觀點——“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引出說明內容。
第二部分(2-14):闡述說明內容——由恐龍化石在南極的發現說明“恐龍無處不在”,再由“恐龍無處不在”這一發現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總結說明內容,結束全文。
... ... ...
說明順序
作者采用的是邏輯順序,重在說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內,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解釋清楚。
《被壓扁的沙子》的段落結構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關于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問題,目前存在的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舉了兩個例子提出了關于“撞擊說”和“火山說”這兩種觀點。
第二部分(5-17),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支持“撞擊說”。
... ... ...
作者是怎樣證明“撞擊說”是成立的?
1、如果在850C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的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10
2、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12
3、推理:6500萬年前的巖層中發現了斯石英—不可能來自地殼深處—只能來自外星撞擊(當時還沒有原子彈)—6500萬年前正是恐龍滅絕的年代—結論:恐龍滅絕是因為外星撞擊。
... ... ...
主題思想
這兩篇短文,一篇依據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假說;一篇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
作業:
發揮你的想象力,你能說出幾個恐龍滅絕的原因嗎?
關鍵詞: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課件,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七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阿西莫夫短文兩篇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