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雖有嘉肴》PPT教學課件下載,共22頁。
《禮記》
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是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編纂的。
《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內容分為兩大類:關于禮樂的一般理論和關于禮樂制度!抖Y記》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方面的內容,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包含較豐富的哲學思想。
課文節選自《學記》!秾W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統性的教育學論文。它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其中許多看法和認識,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叮▂uè)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
疏通文意
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渡袝·兌命》說“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文本研讀
1.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運用類比論證法,從“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自然引出要闡述的觀點。
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論述的?
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論述,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合作探究
1.“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說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用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
2.從學習的角度看,“教學相長”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雖有嘉肴》運用類比手法,闡述了教和學之間的辯證關系,指出教和學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 ... ...
關鍵詞:雖有嘉肴PPT課件免費下載,禮記二則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