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苦與最樂》PPT免費教學課件,共43頁。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議論文的知識,理解文章的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重點)
2.學習本文流暢而凝練的語言,學習課文在論述過程中展現中心論點的寫法。(難點)
3.感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素養)
作者介紹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思想家、學者。廣東新會人。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失敗后流亡日本。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著作大多收入《飲冰室合集》。
文體知識
議論文 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
精讀細研
一、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
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2.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最苦呢?
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二、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1.作者是怎樣引用名言來論述的?
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引用古語、俗語,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盡責任之后輕松愉快的心情和快樂自由的境界,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2.作者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因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3.作者引用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證明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是真樂,從而得出了“人生當勇于承擔負責”的結論。
三、人生當負責任,而不能推卸責任
1.“卸卻責任”和“解除責任”有什么不同?
“卸卻責任”指未盡責任,丟開不管;“解除責任”指盡了責任,再無負擔。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2.苦樂與責任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作者認為:人因有責任而苦,盡大責得大快樂,盡小責得小快樂。你想解脫痛苦,就要盡責,想卸卻責任將永遠痛苦,快樂之權操在你手,苦中有樂,苦樂循環,人間趣味。
結論:要在盡責中尋找快樂。
概括主題
本文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及自己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學后感悟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滿足為人生快事,有些人則以清心寡欲為快樂。把欲望作為快樂的前提的人,就會窮奢極欲、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地去滿足自己的欲望。這種人實際上活得太累了。因為人的欲望是沒有滿足的時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寫作特色
論證嚴謹,思路清晰。
文章開篇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首先提出了關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許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負著未來的責任。然后進一步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最后得出結論,論述人生應當勇于負責任,而不應當逃避責任。
語言凝重輕靈,流暢簡潔。
本文所談論的話題是關于人生觀的問題,談論起來自然多一分審慎,多一分深思熟慮,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風格。文章的輕靈表現為各種不同的句式、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各種不同的論證方法的靈活運用。就句式而言,有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達方式而言,有議論、記敘、抒情。
... ... ...
關鍵詞:最苦與最樂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