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驛路梨花》PPT教學課件(第2課時),共32頁。
大自然的梨花美麗芬芳,人世間的雷鋒精神溫暖如春,彭荊風借梨花為我們展現了哀牢山的人情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從語言、寫作順序和人物描寫角度等方面深入探究作者是怎樣展現這種人情美的。
合作探究
1.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以“驛路梨花”為題的含義和作用。
“驛路梨花”引用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吸引了讀者,也是全文的線索,既寫出了在哀牢山那偏遠、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邊上盛開的梨花的美麗,又暗喻了梨花姑娘的純潔、美麗,象征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的發揚光大,揭示了人們相互關懷的崇高道德風尚。
2.本文的寫作順序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順敘、插敘相結合。
順敘
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就是順敘。一般包括時間的先后、空間或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發展的過程。
全文從整體上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記述了“我們”投宿于小茅屋時的所見所聞,其中 “我”和老余從夕陽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連串的經歷,是順敘。
插敘
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后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
通過瑤族老人的講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見小茅屋的過程,以及關于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的傳說;
通過哈尼小姑娘的講述,揭示了小茅屋的來歷和小茅屋主人是誰的謎底。
3.本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場,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語言寫出他們的行動。這是哪種寫人的方法?本文運用這種寫人的方法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本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運用了間接描寫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把作品的現在時間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插敘過去的事件,節省了篇幅,構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表達作品的主題。
概括主題
小說通過敘述發生在哀牢山深處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雷鋒精神在祖國邊疆軍民中生根、開花、發揚光大的動人情景,再現了西南邊疆少數民族樂于助人、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歌頌了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貌。
寫作特色
波瀾起伏的情節,回環遞進的結構。
本文不是按事件發生順序從解放軍蓋起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寫起,順敘寫出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而是集中在現在的一個夜晚和早晨,在順敘“我們”宿在小茅屋而得解饑疲和在小茅屋的所見所聞當中,插敘文字表明過去小茅屋的建造和對它的照料。通篇扣住小茅屋主人是什么人這個故事核心,先設懸念,穿插兩個誤會,三次深化懸念,最后才徹底解開懸念。從而構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回環遞進的結構形式,突出贊美了青年一代學習雷鋒、心靈純美的主題。
直接、間接描寫相結合,突出人物形象。
課文先后寫了“我”、老余、瑤族老人、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妹妹、解放軍,其中人物有“我”、老余、瑤族老人、梨花妹妹。而間接描寫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軍。梨花姑娘是小說的中心人物,她雖然未出場,但作者對小茅屋的設備,門上、墻上的字,瑤族老人和梨花妹妹等人物的介紹,已把她寫得光彩照人,從而謳歌了雷鋒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一樣處處開放,很好地表現了梨花姑娘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 ... ...
關鍵詞:驛路梨花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