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PPT優秀課件下載,共22頁。
一、張騫(qiān)通西域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結果/意義
第一次
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以及西域各國想與漢朝來往的愿望
第二次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為絲綢之路開辟奠定基礎
從張騫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精神:不辱使命、不屈不撓、勇于探索、不畏艱難、報效祖國
想一想: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
古代稱對未知領域的探險為“鑿空”,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所以稱為“鑿空”。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
①背景: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東西方交流日趨頻繁
②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
③貿易:漢朝輸出 絲綢、漆器、開渠、鑿井、鑄鐵等
西域輸入 核桃、葡萄、石榴、苜蓿(mù xu)、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樂器歌舞
④意義: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極大的促進作用
2.海上“絲綢之路”
背景:漢武帝大力開辟海上交通
影響:中國的絲綢等經過這條航線轉運到歐洲地區,因此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現實意義: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為沿線國家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和密切民間往來及文化交流注入強大動力。
絲綢之路精神:
和平合作 開放包容
互學互鑒 互利共贏
三、對西域的管理
1.背景:張騫通西域后,西漢王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
2.設置: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3.時間:公元前60年
4.職責: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
5.范圍: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6.意義: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班超經營西域
1.背景:西漢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
2.經過:①東漢明帝派兵出擊匈奴,派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聯系;
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
③甘英到達安息受阻,未能前行,但開辟通往西亞的路線
④班勇子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
... ... ...
關鍵詞: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