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PPT免費課件(第2課時),共16頁。
回顧舊知
在上一節課我們認識到地殼變動引發的一系列變化,讓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發生了各種的變化。同樣的,我們也知道了火山活動給我們人類帶了巨大的危害,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地殼變動引發的另外一種自然災害——地震。
地 震
地震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的作用下,發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的震動現象。
震源:地震的發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處。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處,受地震的影響最大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離
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離震中的距離
地震的大小,是由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震級每增加一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0倍。
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 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等;
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
次生危害:火災,水災,毒氣泄漏,核泄漏,瘟疫等等。
主要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
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內部能量的積聚和釋放有關,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區是基本重合的。
地震的防范和預報
地動儀:歷史上第一個記錄地震的儀器,是公元二世紀由中國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它可以偵測到大地的輕微地震,也能判斷震中的大致方位。
(1)地震的前兆:如馬不進圈、雞飛狗叫、豬不吃食、井水噴涌、出現地光、蜜蜂群遷等。
(2)借助于儀器的觀測和觀察自然界的異,F象
(3)進一步探索地震發生和分布的規律,提高地震預報的準確性
(4)同時,建筑師們通過設計一些抗震建筑物來減少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預警現象,預警時間和避震空間的存在,是人們震時能夠自救求生的客觀基礎,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事先有一定準備,震時又能抓住預警時機,選擇正確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間,就有生存的希望。
地震的逃生方法
(1)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時間許可,要有序地快速撤離,以免因慌亂生擠壓、踩踏事故
(2)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
(3)室外:遠離玻璃幕墻、樓房、電線桿、廣告牌、高壓線等
(4)高樓:來不及逃離時,根據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斷,采用最有效的法進行避震和自教。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選擇墻角或堅固的桌子椅旁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等
... ... ...
關鍵詞: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