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書憤》PPT下載,共33頁。
年少時,意氣風發,決心要“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中年時,壯志凌云,可謂“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赤心惟報國"。晚年時,壯志難酬,只能“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臨終時,心念恢復,囑其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位命途多舛的詩人是誰呢?
知人論世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人,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少年時陸游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一貫堅持抗金主張,懷著“鐵馬橫戈” “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
陸游“六十年來萬首詩”,一生存詩9300首,是我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之一。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他的詩既有深刻的現實生活內容,又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風格雄渾豪放,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
著名詩作有:
《書憤》《示兒》《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游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
《釵頭鳳》《卜算子 詠梅》《訴衷情》
沈園詩謎
據傳,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因唐琬不孕,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陸游依母親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趙士程。
十余年后,陸游春游,于沈園偶遇唐琬夫婦,傷感之余,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傷不已,也依律賦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憂郁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賦詩憶詠沈園,沈園亦由此而久負盛名。
南宋時,金兵入侵,中原淪陷在即。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陸游主張抗金,觸犯了投背 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擊排斥,多次被罷官。景 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趙眘)十三年(1186年),此時陸游已61歲,在山陰閑居了6年,少年時“掃胡塵” “靖國難”的志向眼看就要化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滿腔激憤。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疏通文意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艱難,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自己當年曾以萬里長城來自我期許,到如今鬢發已漸漸變白,盼恢復都城已成空談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譯讀全詩,思考詩人所“書”何事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頷 “樓船”“鐵馬”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麗場面。聯 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土。
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書”兩次抗金勝利之役
課外拓展
檀道濟早年曾隨劉裕平定孫恩、桓玄之亂。一路西進,所向披靡。劉裕代晉建宋后,檀道濟升任將軍。他對劉宋江山赤膽忠心,屢立戰功。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檀道濟奉命領軍北伐,屢獲勝利,一直攻到山東歷城(今濟南)。沒想到此時北魏軍隊大舉反攻,檀道濟軍糧不繼,陷入重圍之中。但他沒有驚慌失措,而巧妙地穩定了軍心。這次北伐,檀道濟表現出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以至于北魏懼憚他的威名,竟然畫下他的像用來驅鬼,再也不敢輕易南犯。
戰史奇跡:劉宋名將檀道濟“唱籌量沙”嚇退北魏大軍
本來,國有良將,乃國家之幸。宋文帝(劉義。┢忌狭颂搫诓。這一來,宋文帝就不能不考慮身后之事了。威名赫赫,他的幾個兒子也頗有才智。執掌朝政的彭城王劉義康、領軍將軍劉湛等人也頗有此憂,所以屢屢進言勸宋文帝早日除掉檀道濟。說讓劉
義隆警惕,小心那又是另一個司馬懿。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劉義隆扶著石頭城
劉義隆又一次病重了,劉義康矯詔,說大將軍 城墻向北望去,在那里曾是他的國土,被
走之前有事商討,然后設計抓住檀道濟一家, 他的父親辛辛苦苦地打下來,但如今那兒
卻是被北魏的騎兵肆意馳騁。他的北伐之
將之殺害。當時的檀道濟既震驚又寒心,只 戰又失敗了,這讓他忍不住想起一個人,
得絕望地大喊:“你們這是自毀長城!” 讓他忍不住哀嘆:“要是有檀道濟在,如而北魏人聽到后彈冠相慶,認為南朝以后再 今這局面又怎么會如此敗壞”,那人是他
的大將,但已經死了有十四年了。
也沒有什么大將值得重視的了。
譯讀全詩,思考詩人所“書”何事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出師表》所說的“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正是陸游的畢生心愿;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陸游所要發揚的精神。
“書”敬仰諸葛亮、渴望建功立業之愿
尾聯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典故 借古諷今
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一表名世,名滿天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含蓄地譴責了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以致收復大業無人領軍,抒發壯志難酬的憤懣,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建功立業。
兩個典故:塞上長城,出師一表。
1.“塞上長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
出自《三國志》,用典使詩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聯用典明志。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諸葛亮“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把統一中原為其終身大業。
主旨探究
按詩文來看,詩人的“憤”在于四個方面:
所“憤”之一:世事艱
所“憤”之二:空自許
所“憤”之三:衰鬢已先斑所“憤”之四:誰堪伯仲間
究其根本,詩人的“憤”在于三個方面:
1.憂憤國家 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
2.憂憤朝政 求和偏安、打擊主戰派、政治黑暗。
3.憂憤自己 年老體衰、功業無成、壯志未酬。
《書憤》所反應的陸游“壯志難酬,年華空老”的人生際遇,無疑是一種悲劇,但是這種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還是整個南宋時代所有抗金愛國志士共同的悲?值得人深思。
小結
這首詩語言明暢,勁健有力,沉雄渾厚,感慨蒼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嘆。被稱為陸游“一生感情(愛情)經歷的藝術概括”。
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斗生活。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激昂中透著悲愴。
... ... ...
關鍵詞:書憤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